为深化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省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3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双师同堂共讲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黄伟林老师与学长、欧铂丽家居九江区域总经销刘诗沅同台授课,对象为2022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班、建筑工程技术1、2班的同学,授课专题为“专题七:大学生如何实现青春梦想?”这堂课既是双师同堂又是构建专业友好型思政课的一次尝试。

刘诗沅从“大学时光、毕业选择、创业之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和同学们交流大学生如何实现青春梦想。他从回忆大学美好时光开始,让同学们懂得要珍惜时光,感悟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讲述自己的毕业选择、创业之路,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学生要早立志、立大志,让同学们体会到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讲述自己履行社会责任、诚信经商,最终获得行业和客户一致认可。同学们体会到了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的实质要求和具体做法。最后,师生互动,刘诗沅解答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家居家装行业的疑惑点,也邀请同学们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刘洋利老师与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九江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邹菊如教授同堂,教学内容为“第三专题: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象为2022级大数据技术1班和2022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1班学生,
刘洋利老师导入新课时指出,要讲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必须讲清楚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随后,邹菊如教授充分运用史料,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经历的惨痛教训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深刻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刘洋利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双师同堂教学方法,老师配合默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理论联系实际,共同为学生呈现了精彩的思政课。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积极探索“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
(文:刘洋利、黄伟林 图:文泽宇)编审:王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