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磨砺中闪光,成长在实践中绽放。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暑期,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建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10支,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分赴贵州凯里、江西吉安、彭泽、湖口等地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倡导、法治宣传教育、电商助农帮扶、非遗文化保护等活动。
“益路黔行 语润苗音”实践队:民族团结,共绘画卷
在凯里市舟溪村儿童之家,“益路黔行,语润苗音”实践队与苗族孩子们携手共绘赣黔画卷。画卷中融汇了江西的红色地标、苗族特色建筑以及两地的美食与自然风光,通过绘画过程中的语言交流与文化互鉴,将历史传承与民族团结的主题有机串联,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悄然扎根于孩子们心田。
“菁禾·逐光行”实践队:三防进乡,守护民生
在吉安市永丰县鹿冈乡禹山村,财税金融学院“菁禾・逐光行”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三防”安全宣传。针对高温天气入户科普防暑知识,在课堂上传授孩子防溺技巧,还结合案例解析网络贷款、AI换脸等高发金融诈骗类型,将“三防”知识直观传递给每位村民,有效提升村民的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能力,为乡村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数智乡行”实践队:科技赋能,漆扇新生
在柴桑区江州镇官场村,信息工程学院“数智乡行”实践队以3D动画技术为依托,打造出一座沉浸式“数字漆坊”。当地村民和小朋友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漆扇制作,让江心绿岛,稻浪连天在扇面上流光溢彩,让流传千年的传统技艺在指尖焕发新生。
“萤集青韵”实践队:多元服务,点亮社区
在柴桑区岳师街道蛟滩湖社区,经济贸易学院“萤集青韵”实践队以青春之姿赋能基层。依托“银发课堂”与“四点半童趣课堂”,串联方言传承、走访慰问、移风易俗等,深度融入基层脉络;发挥电商专长,开展夜市直播,以专业技能为区域“夜经济”注入新活力,用行动书写青春赋能基层的生动篇章。
“筑梦星火”实践队:绘梦助童,星火护苗
在彭泽县黄花镇,工商管理学院“筑梦星火”实践队员化身“安全宣讲员”普及防溺水知识,指导孩子绘职业蓝图、创作石膏娃娃,激发他们的梦想和创造力,在帮助孩子筑牢生命安全防线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可能性。
“青禾育苗”实践队:分时传知,伴苗茁壮
在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孙家垅社区,会计学院“青禾育苗”社会实践队面向社区双职工及务工家庭子女,依托“分时分区”课程体系,上午进行课业辅导,下午开展红色教育、非遗剪纸、安全防护等多样化活动。通过知识讲解、现场模拟、课堂互动等方式寓教于学,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与见闻,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守护与支持。
“青衿志远·耘梦乡途”实践队:情系童叟,乡暖同行
在彭泽县太平关乡和弋阳县漆工镇,现代服务学院“青衿志远·耘梦乡途”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了解当地老人和儿童情况,充分运用心理专业和法律专业知识开展心理音乐、心理绘画、心理素拓、心理情景剧表演、民法典宣讲、防诈骗等特色活动,尽己所能为当地老人和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数梦青行”实践队:青春助农,文旅兴乡
在九江市柴桑区新塘乡、庐山市温泉镇等地,“数梦青行”实践队以文化赋能、科技支撑、产业助力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实践队通过红歌传唱、防诈宣讲、非遗体验、文化调研、创意传播等方式,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重要指示精神。
“云雾茶踪·匡庐寻脉”实践队:茶韵乡行,助农传承
在庐山市海会镇,文化旅游学院实践队对话当地茶产业带头人与茶文化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庐山云雾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现状。实地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开展直播助农,传承非遗技艺与匠心精神。考察姑塘海关与庐山茶科所,梳理茶文化历史脉络与当代传播路径,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挖掘茶旅融合新机遇。
“躬行启智”实践队:赋能乡村,青春躬行
在湖口县马影柯观村,国际教育学院“躬行启智”实践队以手工英语角点燃教育星火,激发孩子学习热情;深入蜜桃基地,借产业实践注入助农活力;聚焦防溺水,用双轨防护筑牢安全屏障。多维行动织就乡村振兴图景,以青春躬行诠释“小我融入大我”,让担当与热爱在乡野闪光。
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财院青年躬身基层沃土,体察社情民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惠民实效,获得了广泛认可。各实践团队以创新思维破解当地难题,形成“一队一特色”的生动局面,成果丰硕。其中,校团委公众号设立“财菁青年行”系列专栏;各团队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200余篇,制作抖音短视频50余条累计播放量突破60万,开展直播活动10余场吸引20余万人次观看,向社会展现我校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机制,引导更多青年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共同书写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
(文/徐颖)编审:余曼菁